企业减负见效 降税仍有空间

365外贸网 发布于:2017年11月03日

简政放权、减税降费……近年来,我国为给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税负,频繁出台了大量政策释放供给端市场活力。11月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日前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正式发布了2017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披露,在5714个有效样本中,有52%的企业认为当前总体负担较重,较去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据了解,反映当前成本负担重的领域依次为人工成本、融资成本和水电气土地等资源要素成本,与去年保持一致,而从区位看,东部地区人工、用电等成本负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根据《报告》中企业的反馈以及业内分析,目前,我国仍有为企业降税减负的潜力,更多的政策红利待释放。

负担略有下降

《报告》显示,最新调查结果表明,随着中央及各地降成本、减负担工作的不断推进,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有所增强,反映总体负担较重的企业比例相比去年调查下降了4个百分点,认为总体负担比上年加重的企业比例也下降了3个百分点,企业认为行政审批及监督检查等负担、缴费负担和税收负担较上年有所减轻。

从涉企收费分类看,42%的企业认为涉及资源要素的垄断机构收费给企业造成的负担较重,较去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从行政类收费的主要领域看,43%的企业认为检验、检测、鉴定等收费加重了企业负担。针对融资成本偏高的情况,23%的企业反映存在“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的行为。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与去年情况相比,今年的《报告》显示,检验鉴定等行政收费给企业带来的直接负担较为突出。

对于下一阶段政府为企业减负的方向,《报告》专门设置了企业政策诉求和意见建议一栏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报告》提出,在最希望国家出台的政策中,呼声最高的是继续出台减税政策,高达79%;69%的企业希望“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62%的企业希望“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

累计减负将超3万亿

“近两年我国为企业减税降费力度十分可观”,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表示,自2012年推开试点以来,营改增已累计减税1.7万亿元,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已增加部署5轮减税降费新政,李克强总理更是做出了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1万亿元的承诺。冯俏彬直言,“不难看出,减轻企业负担是本届中央政府常抓不懈的工作重心”。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也公开表示,截至去年底,新一届政府已为企业减轻负担2万多亿元,而今年国务院再提出减负万亿元目标,这意味着,到今年底本届政府将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超过3万亿元。

具体来说,2015年我国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扩大到20万元以内,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将失业保险费率由现行条例规定的3%统一降至2%。

而去年,我国全面推开了营改增改革试点,同时继续加大收费基金清理和改革力度,取消、停征和整合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等7项政府性基金;将原只对小微企业免征的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不过整体来看,减税力度与实际效果仍存在一定差别。“有部分企业反映减负‘获得感’不明显,个别甚至出现税负‘不降反升’的情况,这是由于不同企业所处行业、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以及原有税费结构均不相同,因而无法在短时间内享受到完全一致的减税效果”,冯俏彬进一步分析称,此外也不能排除个别地方政府政策落实滞后、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这同样会影响到企业的“获得感”。

减税降成本并重

针对企业普遍呼吁的结构性减税,业内认为仍有改革潜力。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以增值税为例介绍称,增值税的特性在于只要商品在流转的过程中有增值就要征税,上一环节的销项税即下一环节的进项税,因此每个环节就形成抵扣链条。在此背景下,如果产业链上游税率下降但下游税负不变,那么产品最终所交税负将不会减轻太多,为此相关部门还需确保农产品等产业链下游产品的税负一并减少,才能真正确保企业的“获得感”。

从企业角度看,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朱希铎直言,实际上,目前政府给企业减负的主要方向和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增加的主要成本并不完全对称,“减税降费确实给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负担,但企业大多还希望政府能从降低转型升级成本的角度出台支持政策”。朱希铎表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付出最多的主要是人才成本、研发成本、生产能力升级成本、市场推广成本等,尤其是那些此前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企业,原本研发成本可能只占经营成本的很低比例,在转型过程中投入增幅可能高达原来的十倍、数十倍,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核心技术、产品、服务的转型升级,企业的生产装备也得进行更新,为此企业可能还需再投入30%-50%的成本。

然而朱希铎也表示,目前市场中能够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的生态体系并不完备,企业最急需的辅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转型相关程序咨询等服务也不完备,而且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们更希望政府能够通过购买服务等手段,支持一些非营利性机构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这类服务,或者以创新券、升级券等方式帮助企业获得这些服务。

资讯来自: 政经